一、征集内容及范围
本次征集内容为非学科类课后服务数字化课程资源,包括科学教育、文化艺术、体育锻炼、健康安全、经典阅读、影视教育、劳动实践、家庭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优先征集系列化课程资源。
各地各校已开发的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均可申报。学校依规引进的社会公共机构或其他组织所开发的资源使用效果好、品质优秀,也可纳入推荐范围,推荐时应注明原创机构或单位。已申报并获得优秀作品的课程资源不再纳入此次征集范围。
二、征集要求
(一)基本要求
1.坚持正确方向。课程资源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双减”政策和课后服务有关要求,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意识形态、民族宗教、领土国界等关键问题上不能有偏差。
2.确保科学严谨。课程资源内容严谨,保证知识内容和授课语言的科学准确,做到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统一,具有较强的借鉴性、观赏性和可操作性,满足学校开展多样化课后服务的需求。
3.注重制作规范。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完整、教学资源充足、摄制技术规范,语言、文字、符号、单位等使用要符合规范,应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得有任何广告、商业推广及介绍。
4.保证内容原创。课程资源所有权清晰,无所有权、使用权争议,无违反保密、安全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如存在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相关责任由资源申报人承担。
5.知识产权许可。参与此次征集活动即视为同意授权省教育厅和承办单位及全省中小学校享有课程资源的无偿使用权。著作权依法归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所有。
6.鼓励广泛参与。各地要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课后服务优秀课程资源征集工作,鼓励符合条件的非遗传承人、高校师生等社会专业人士或志愿者按有关要求参与制作课后服务数字化课程资源。
(二)内容要求
1.课后服务数字化课程资源以视频说课形式呈现,包括课程视频、课件、课程简介、教学设计(课程简介、教学设计直接在申报表中填写),授课时长15-30分钟,超时课程资源可分多个课时实施,一般不超过3个课时。
2.课程视频为MP4 格式,画幅16:9,大小不超过1G,编码格式H.264/25帧,分辨率1920*1080p,码率8Mbps,音频ACC编码、码率128Kbps。课程视频要求配有片头(时长5秒),片头文字信息包括:课程名称、单位、主讲教师姓名等基本信息。视频流畅,画质清晰,语言表达准确,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画面和声音同步,无失真、噪声杂音、音量忽大忽小等情况。引用资料须注明出处和原作者。
三、征集程序
各地在先行组织征集遴选的基础上,择优推荐申报。省教育厅将组织专家对申报的课后服务课程资源进行评议审核,评选出奖次。所征集资源经审查选用后,将作为省级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建设的重要内容,上传至河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供全省中小学师生免费使用。
各省辖市县区数量大于10个(含10个),推荐申报数量不少于100节,其中,科学教育类课程资源不少于 30节,省辖市县区数量小于10个,推荐数量不少于80节,其中科学教育类课程资源不少于 20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不少于10节,科学教育类资源不少于 3节。厅直属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申报。鼓励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示范区、示范校积极申报。
本次征集活动须以地市为单位组织申报,课程资源以资源包形式上报,资源包名称命名为:xx学校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内容包括:课程资源视频、课件、申报表(申报表需加盖公章)。各地需指定负责人在河南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内活动模块完成注册并提交申报表、课程资源材料。完成申报后导出汇总表,加盖公章后将扫描件报送至指定邮箱。请各地务必于7月31日前完成申报材料的提交上传和报送工作,所有申报材料不接受邮寄或纸质递送。
联系方式: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杨红星 0371-69691881
省教育资源保障中心 刘彦恒 0371-66322709
李 灏 0371-66360267(课例上传)
邮 箱:hujingyi@jyt.henan.gov.cn
附件:课后服务优秀课程资源申报表
2025年 6月12日
(主动公开)
附 件
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优秀课程资源
申 报 表
课程名称 | |
申报人姓名 | | 单 位 | |
职称/职务 | | 联系电话 | |
团队成员
(最多5人) | |
是否原创 | 是 否 | 原创单位 | |
资源类别 | 科学教育 文化艺术 体育锻炼 其他
健康安全 经典阅读 影视教育
劳动实践 家庭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
适用年级 | | 视频数量 | |
课程简介 | (课程设计背景、课程内容等。可附页) |
教学设计 | (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授课时间安排以及配套教辅说明等。可附页) |
申报人单位
推荐意见 | 年 月 日 (公章)
|
附件:(基)教基函〔2025〕298号.doc